圆觉经常识网

唐诗名句欣赏-经典唐诗名句赏析

发布时间:2022-11-21 11:10:32作者:圆觉经常识网
唐诗名句欣赏|经典唐诗名句赏析 唐诗名句欣赏(带出处和讲解)

1、“名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讲解:四句写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景色:皎洁的月亮从松树间照射下来,一股清泉在山石上缓缓流淌。夜归的浣女在竹林中嬉闹,捕鱼的小船在湖中的莲叶间穿行。意境优美恬静而不死寂。静中有动,以动衬静,静喧合一,颇具禅趣。诗人笔下景物,如苍劲的松树,柔和的月光,汩汩的请泉,丛丛翠竹,叶叶青莲,嬉嬉浣女及莲叶间滑行的渔舟等,虽未穷形尽相,然皆可唤起视觉形象,着壁成绘。在景物的布局上,作者也做了别具匠心的安排,从明月至渔舟,是按流水的方向来进行布局的,这就造成一种完整,和谐的画境。语言清新疏淡,没用一个色彩词,就像一幅素雅的的水墨画。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山居秋暝》可谓“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自李白《将进酒》。

讲解:两句是李白最负盛名的诗句之一。李白此时离开长安已近十载,年逾半百,岁月无多,又适逢朋友聚会,故诗中流露出浓重的及时享乐情绪。但是李白的用世之心一直未泯,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何李白如此自信 这一方面有对自己才华和强大生命力的自许,有受儒家思想影响所致的历史使命感(“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同时也与开元以来奋发自信的时代氛围--“盛唐气象”--的熏染有关。至于“千金散尽还复来”,则反映出诗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之时对金钱都能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视之,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驱使。自信,潇洒是这两句千古名句的灵魂,也是它脍炙人口的魅力所在。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杜甫《蜀相》。

讲解:上句通过刘备三顾草庐,侧面描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下句一“开”一“济”,正面写诸葛亮辅佐先,后二主的耿耿忠心。前句从刘备器重的角度写,后句从诸葛尽忠的角度写,这就在赞美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贞品格的同时,又表现了君臣际遇,鱼水相得的关系。此前不久,担任左拾遗的杜甫因上书言事而遭贬;在平息“安史之乱”的过程中,肃宗猜忌功臣,信任宦官,致使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唐军惨败于叛军手下。写历史上君臣之间的鱼水关系,正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君臣关系之不正常,同时亦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讲解: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白居易对杨氏之美有相当出色的描写。她不仅天生丽质,且有迷人的风韵。此两句写贵妃的第一次亮相,先从正面作神态细节的刻画,再用其他宫女作侧面衬托。于正面描写,作者抓住最能传神的“眸”字及动感十足的“回”字来落笔,把杨玉环含情脉脉,似羞还顾,笑靥如花,千娇百媚的神韵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六宫粉黛无颜色”则以唐玄宗之眼为视角,既以“六宫粉黛无颜色”衬托出杨玉环倾城倾国之貌,亦写出了玄宗宿愿得偿的惊喜与满足,十分传神。

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讲解:两句写“安史之乱”爆发。对于“安史之乱”这一重大事件,诗人只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暗示,笔法之简练,手法之巧妙令人惊叹。这两句不仅交代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而且把唐玄宗获得安禄山叛乱消息的时间,地点安排在他与杨玉环在骊山寻欢作乐之时,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作者褒贬之意,不言而喻,可谓春秋笔法。

6、“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讲解:这是写形势好转,避难四川的唐玄宗回到长安城西门外时的情形。“君臣相顾尽沾衣”,不是喜极而泣,也不是悲喜交集,而是物是人非,前路茫茫的悲戚。玄宗入蜀后,留守长安的肃宗在灵武即位,而封玄宗为太上皇。如今玄宗所乘坐的虽然还是“龙御”,但大唐江山已换了主子,局面已无法由他来控制了。“信马归”三字,极有表现力,“勒马的缰绳已失”,当然只好如浮萍飘絮,任凭命运的安排了。

7、“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讲解:在《长恨歌传》中“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白居易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表述,反映出“史笔”与“诗笔”的区别。生动准确的比喻,深刻的内涵和精致的句法,更使它脍炙人口。“比翼鸟”,“连理枝”已成为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比翼鸟”,“连理枝”的意象含有平等的意味(比翼鸟是传说中的鸟,据说其鸟一目,一翼,须雌雄合体才能飞翔),使李杨“爱情”升华到新的境界,甚至带有现代性爱的性质。不过在白居易的思想中是不可能有男女平等的观念的,这显然是“形象大于思想”产生的效果。就李杨的关系来说,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恩宠”与“被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圆觉经全文

  • 圆觉经讲解

  • 圆觉经常识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