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常识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发布时间:2022-12-22 11:02:41作者:圆觉经常识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译文]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枝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

  [出典] 贾岛《题李凝幽居》

  注: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注释:

  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

  幽居:幽静雅致的居处。

  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

  分野色:分享原野上的景色。

  移石:山顶云脚挪动,仿佛山石在移动。

  幽期:幽雅的约定。

  不负言:不违背约言。

  3、译文1: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译文2: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4、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5、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为什么敲比推好呢?因为李凝是幽隐之士,与外界绝少交游,作者(也就是诗中的“僧”)深知其为人,一定在家,所以带有自信,径直敲门。另外,既是夜间,怎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呢?想必是敲门声惊起了宿鸟,引起噪动。如果用“推”字,这一句也就无根了。韩愈不愧是一位鉴赏力非常高明的作家,他与贾岛的诗风虽不相同,但提出的意见却是内行之言。

  7、作品描叙的是一件走访友人“幽居”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一切都显得闲适而又幽静,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庞杂荒芜的小园。在此,诗人以概括的手法,以简约直白的文字,描写了“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通向荒园的小路,长着杂草;居所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以朴素直白语言,突出了居处的幽静,暗示了朋友的处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意思是说,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池塘边的大树上,鸟儿在熟睡;月色里,走来了一位夜行的僧人,轻轻地敲响了庭院的大门。这两句诗是历代传诵的佳句。直至当今仍流传着那则故事——“推敲”佳话。据《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

  这两句诗,诗人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述的。诗人怎么知道池塘边的大树上有鸟儿歇宿?

应该是听到的,万籁俱静夜晚,突然响起夜行僧人轻轻的叩门声,那熟睡的鸟儿势必要因惊动而或飞或叫,诗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加以描述,进而反衬环境之幽,夜晚之静,令人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倘用“推”字,自然不佳,时间是在夜里,主人是否在家? 即使在家,夜深人静之时,是否已经挂门上锁了?从情理上说,还是作“敲”字更为妥帖,倘若用“推”字,艺术效果就逊色得多。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两句意思是说,小桥的两边,俯视近处,是景色秀美的原野,举目远山,云脚随风飘移,山石仿佛也在移动。这里写的应该是离开时的路上所见。“过桥分野色”,移步换形,人过了桥,眼前的景色也变了;“移石动云根”,山石是不会动的,诗人这样写,是山头漂移的云脚使其产生了视觉反差,云在动,却觉得山在动。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实到虚。自然恬淡,幽美迷人,令人想往。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两句是说,这次只是暂时离去,过不了多久还会再来赴约,一定不失言。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了诗人心中向往隐居的幽情,道出了作品的主旨——这种幽雅宁静的环境,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了诗人对处士生活的迷恋与向往。

  作品使用的是寻常朴素的语言,描写的是寻常之物,如“草径”、“荒园”、“野色”、“云根”,叙述的是寻常之事,如“鸟宿”、“僧敲”、“过桥”、“暂去”再现的却是人所未现之境,渗透的也是与众不同之情。朴实之中见深邃,平淡之中见醇厚。开心老哥的BLOG

  8、诗人的住宅幽远深旷,但他却很喜欢这里,因为这儿可以安静地思考,悠闲地品味着逃离世俗的超脱滋味。偶而来一位诗僧,披一身月色,奇文共赏,棋子闲敲,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满意,可以在闲适之中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息,脱离尘嚣的纷扰,因为他毕竟是位诗人。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9、众所周知,“推敲”一典源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贾岛,而经韩愈拍板的“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千百年来更是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圆觉经全文

  • 圆觉经讲解

  • 圆觉经常识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