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常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佛学问答(五)

发布时间:2023-03-18 21:04:04作者:圆觉经常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佛学问答(五)

101. 如果亡者生前不一定是念佛人,死后才助念,助念后,身体非常柔软,如何判断他是往生西方或生天?

生前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劝他念佛,他肯念,而且有很好的瑞相,可能是往生。如果生前不念佛,临终时也不肯念佛,不相信往生西方,但是死了之后,为他念佛几个小时,他的身体柔软,这是消除他的业障,他决定不堕恶道。至于能否往生,我们不敢讲。

102. 有些人嗔恨心很重,经常无来由的发火,即无明火,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如何化解?

嗔恨心重,说明这个人的业障习气很重,很容易生嗔恚心,看人不顺眼,看事也不顺眼,这是他的业障。但是对真正修行人来说,他是善知识,为什么?没有这些人天天来找麻烦,天天来骂你、侮辱你、欺负你,你的忍辱波罗蜜到哪里修?所以遇到这些人,我们一切承受,合掌恭敬,接受教训,一句话也不回。他说完了,谢谢他,阿弥陀佛!他每一次骂,你都是这个态度,久而久之,他会觉悟,他会感动。绝对不可以对骂,对骂就没完没了。他一个人骂,骂累了就不骂了。他在那里骂,我在这里念阿弥陀佛,让他骂,这是消自己的业障。他替我消业障,我应当感谢,我念阿弥陀佛回向给他。如果别人赞叹你,也不要生欢喜心,这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维你,要想到我哪有这个德行让人赞叹,要生惭愧心。

103. 亡者神识脱离身体后,才为他念佛回向,或教他念佛,这样还有机会往生西方吗?

比较困难。念佛最重要的,是在他没有断气之前,七天、或三天当中,念佛的效果最殊胜。这时要开导他,为他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劝他要放下,不要留恋世间。如果他业障习气深重,断气之后再为他念佛,只能消一些业障,帮助他不堕三恶道。

104. 佛七期间,守六斋日,不吃就饿得发慌,没力气念佛,如果吃了是否犯戒?

不犯戒,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暂时开缘。我在初学佛时就持午,晚上不吃,持了很多年。我去受戒时就开缘,晚上要吃。为什么?受戒很辛苦,工作量很大,晚上要拜佛、拜忏,怕没有体力,所以我受戒的那一个月,每天晚上都吃。有很多人平常没有持午,到受戒时装模作样,搞了两、三天,体力不支了。所以,一定要衡量自己的体力,和现前修学的时间、分量,必须要有好的体力,才能成就。禅堂里一天有八、九餐,不只吃三餐。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念佛堂,日夜不间断,夜晚也有点心,二十四小时供应。修行人要守一个原则|不饥不饱。饥饿了发慌,念佛念不下去;饱了就昏沉,想睡觉,都不行。觉得自己饿了,就吃一点点心,决定不能吃饱,真正用功的人吃五分饱,七分都不行。保持不饥不饱,这是古人几千年的经验。

105. 依师父的话,《无量寿经》先念三千遍再求解,这当中是否讲解也暂时不听,专诵《无量寿经》?

讲解可以听,并不妨碍。专诵是修定,听讲是帮助你开智慧,可以同时进行。

106. 结婚有家庭的人,如何断情执?

情最麻烦的是“执”,只要不执著就行了。在家也是菩萨,善财五十三参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家的占大多数,出家的只有五位。他们没有分别、执著,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而我们的妨碍是分别、执著。人要真正得定开慧,心跟宇宙合成一体,虚空法界就是自己,没有执著了,情就变成智慧,转情为智,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就是功夫。他怎么能转,我们为什么转不了?我们迷惑,迷就不能转,悟就能转。所以,佛法修学关键在破迷开悟。

107. 一个平时念佛的人病危往生,是否能往生西方?

关键在自己的信愿。蕅益大师说:“能否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深浅”。我们有真信切愿,必须把世间一切都放下;如果对世间还有留恋、牵挂,信就不真,愿就不切。真信切愿,不但世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佛法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专修这个法门,其它的统统放下。《华严经》上,每位菩萨都是修行一个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只学一个,其它的统统放下,所以能成功。开悟之后,还是一门深入。理论上讲,开悟之后,一切法门都可以修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我们见到他们开悟之后,还是修一门,其它的法门不学了,这是因为全部通达了。“一经通,一切经通”,就是这个道理。

108. 您讲经时提到,地狱境界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是菩萨,另一是业力所感者。但我们曾在书中看到,谛闲老法师的一个徒弟,由于舍弃不了出家前的银钱,某日睡梦中,被抓到地府,罚从阎王殿抬银两到殿后去。然而他不愿意抬,被两个小鬼踢了一脚,感到疼痛无比,大喊一声“阿弥陀佛”,很快就被阎王又送回人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另外,什么叫做“人间地狱”?

他不是到地狱,见阎王是到鬼道。佛经里面说得很多,阎罗王甚至于其底下的这些鬼王,很多都是佛菩萨化身的。《地藏经》上,地藏法会是世尊在忉利天宫召集的,那是佛菩萨的境界,地藏菩萨参加了,地藏菩萨也率领一些阎王、鬼王参加。实际上,那些人就跟《华严经》讲的众神众一样,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的。《普门品》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所现的身相不一样,但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

诸佛如来没有不尊重阿弥陀佛的,你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就沾大光,诸佛菩萨见到你都另眼相看。因此,鬼王听到他念阿弥陀佛,就赶快送他回来;他要是不念佛,就被抓进去了。这也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一种手段,劝人念佛,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何谓“人间地狱”?人间种种苦报,相当于地狱,就称之为人间地狱。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的集中营,就是真的人间地狱。关在集中营里,吃的连畜生都不如,天天虐待你,鞭打你,惩罚你,把人折磨至死,这跟地狱所受的苦报没有两样。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就是人间地狱,这是战争带来的灾害。另外一种是自然灾害,像非洲很多地方,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人瘦得像皮包骨头,那也是人间地狱。

佛法讲,人到世间来有两种业。我们投生到人道,这个业叫“引业”,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受生。在人间地狱的业,跟我们也是相同的,都是得人身。第二种业叫“满业”,满业则各个不同。满业是你的健康、生活受用,这些差别每个人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一生生活得很幸福,有人一生生活得非常痛苦。这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的果报。所以,我们明了这些事情,心就平了。他有钱,发大财;我贫穷,三餐不济,就是他过去修财布施,我过去吝啬,好事一毛不拔。

这种情况如何改善?要修因。懂得因果的道理,肯修布施,环境就会慢慢转变,这一定要自己觉悟。我这一生当中,生活非常艰苦,就像经上说的,前世“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学了佛之后,章嘉大师教我布施,因此晚年有福报。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很多毛病习气与袁了凡先生一样,所以我读《了凡四训》非常受感动。了凡先生所有的毛病,我都有;他有的好处,我没有,因此我比他更苦。我年轻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喜欢欺负人,挖苦人,让人家下不了台,与很多人结了冤仇。学佛之后,念《了凡四训》,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才慢慢改过自新,学谦虚,学忍让。别人加给我的侮辱,我能够忍受,想想从前我也是这种态度对人,现在人家用这个方法对我,这是因果报应。我承受了,欢喜接受就报掉了,业障就消了。所以,自己修行才有一点功夫、成就。

109. 在多年前,我曾听过四次很清楚的声音,第一次说“佛陀传”,听到两次;第二次说“唯心论”,但我没有找到此书;第三次说“万法唯心”,是在静坐当中;第四次说“念往生咒”,那时我的头部被压得很紧,念了就没事。

你既然有过四次经验,前面三次过时了,就不要了,留后面一次就好。念阿弥陀佛,与念往生咒是一个意思,你可以试试看。如果念阿弥陀佛有效果,你就念佛;念阿弥陀佛没有效果,念往生咒有效果,你就专念往生咒,也决定得生,因为往生咒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

110. 在生活当中,如何学习破四相?

学习破四相,就是学习不分别、不执著。从哪里学起?先学不执著,对什么事情,都不要去执著,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何必执著?常常念《金刚经》上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帮助你破四相。

111. 如何帮助儿童学佛?

儿童当中也有佛菩萨再来的,凡夫不认识。《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有两个小朋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这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

真正修学最好从小开始,根扎得坚固。现在澳洲政府已经制定法律,从幼儿园、小学就要读宗教课程,这是从小培养。所以,澳洲文化局局长尤里先生,向我们搜集小朋友的学佛教材。澳洲这种作法,我想是从英国学来的。前年,英国在小学、中学、大学里就开始有佛经课程。

道场有道场的规矩,小朋友能守规矩,我们应当欢迎。小朋友不守规矩,扰乱道场,就不能来。所以,规矩也不离人情,情、理、法三方面都要兼顾。小朋友真念佛,欢喜念佛,能让大人受感动。所以,道场虽有规矩,但也有情理,只要他是真的来念佛,我们就不能将他看成儿童。如果他很顽皮,扰乱别人,就请他出去,这要严厉执法。这也要看当时环境来处理,用智慧判断。

112. 四众如何和睦相处?

四众同修要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当中一定要有规过劝善。人都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别人看到了要规劝。而规劝要在没有第三人的情况下,如果有人看到,他会难为情,不但他不能接受,还怀恨,变成冤家对头。在没有人见到的地方,你好心劝导他,希望他一切以道场为重,以佛法为重,能够牺牲自己的成见、分别、执著,就能和睦相处。与人不能相处,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坚固自己的执著,不肯忍让,才发生冲突,才产生不愉快。每个人退一步、让一步,则海阔天空。

我曾经讲过“礼让”、“忍让”、“谦让”。世出世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之所以能有成就,没有别的,就是懂得让。让,决定不吃亏,决定占大便宜,真正得大利益;不肯忍让的人,最后吃亏。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看得很清楚。过去有成就的人,现前有成就的人,我们仔细观察,没有一个不是谦虚忍让的。凡是不肯忍让的人,成就很有限,纵有福报,成就也不大。

113. 受菩萨戒是否六日内过午不食,六斋日内是供菜食?

这个事情在戒坛里,传戒师父会跟你讲清楚。而菩萨戒本里,也记载得很详细,一定要认真去读戒本,学习祖师大德们对戒本的批注。无论是《梵网戒》、或是《璎珞戒本》,都有古大德的讲解。说得最浅显的,是弘一大师的《律学三十三种》,可以提供你做参考。

114. 菩萨戒受了以后,能否再受五戒?

菩萨戒就包括了五戒。

115. 我已念佛五年,刚念时,进入仙道两个月,已经附身。每天读经念佛,听老法师录音带,并忏悔回向给冤亲债主,到寺院做超度,至今还没有离身。念佛不得力,临终时又怕障碍,怎么办?

这的确是很严重的问题。忏悔不得力,是真诚心不够。儒佛都教导我们“至诚感通”,上可以感动诸佛菩萨,下可以感动天地鬼神。你修忏悔,做超度佛事,都不能感动冤亲债主,是你的诚意不够。你要再忏悔,以真诚心求三宝加持,真诚心才能修积功德,你的功德让给冤亲债主共享,没有不受感动的。

116. 人间短短几十年,死后往哪里去?

经上告诉我们,“随业流转”,完全看你自己造的业力。你这一生造作善业,决定在三善道;造作恶业,不免要堕三恶道。念佛求生净土是最殊胜的,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去。

117. 常会有蝴蝶、飞蛾与甲虫飞到室内,我常对虫儿们说:欢迎你们来听师父讲经与佛号,但是请不要把家里的窗口当作坟场。一段时间后,发现窗口少有昆虫尸体。请问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你有诚心、善意对待它们,它们也懂得,就不会来干扰你。有这种迹象,就晓得小动物也通人情,这一点很重要。

118. 在家居士身穿短裤衬衫,诵经、念佛、拜佛,是否如法?

不如法。我们对于尊长要礼敬;同理,你家里有贵宾来访,你能穿个短裤衬衣接待他吗?连对世间国王、大臣、总统,我们都要穿礼服接待,见佛菩萨焉能不穿礼服?我们见到佛像,应当是见佛如佛在,要生起这样的恭敬心。这完全是一个敬意,要养成习惯。

119. 听您讲经,谈到佛教艺术、音乐等。艺术和舞蹈是鱼和水的关系,中国中央台以播放“少林武僧”这种小型的舞剧,将舞蹈、武术、武僧的武功融为一体,搬上舞台与大众见面。请法师指教,今后二十一世纪,佛教艺术中的佛教舞蹈是否有发展?应如何发展?我从事舞蹈事业四十余年,又是三宝弟子,很关心佛教舞蹈的未来。

你这个想法很好。佛教跟天主教、基督教相比,这方面的人才可说是非常缺乏。佛法对于音乐、歌舞非常重视,可是最近两、三百年以来,佛教没有艺术人才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有一位法师写了一个剧本《归元镜》,它是评剧,内容是慧远大师、永明延寿大师与莲池大师三人的故事,剧本写得很好。所以,将佛法搬上舞台,古人都想到了。现在科技发达,我们深深希望能将佛法编成电视连续剧,这个效果很大,接引初机最为方便。所以,从事于这个工作的,希望能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努力来做,而理念是一定要对全世界弘法。当然除了本身艺术修养之外,对佛法的修养也要相当到家。如果不在佛法上下功夫,这个艺术的型态是有,但没有内容,还是达不到教化众生的目的。

120. 星期六、星期日参加精进念佛,静坐后段快速念佛时,由于中气不足,感到气喘,透不过气来。所以,这个时段就停止出声,改为默念,这样是否如法?

如法。念佛最重要的,是心里面的佛号不中断。口念佛,毕竟受体质影响。所以,念快、念慢、默念(古人讲的金刚持,口动没有声音),你采取哪一种方法,自己感觉得很舒适就好,这是没有定法。

121. 听经听到无意浪费常住的水电,这个罪连佛都帮不上忙。我马上省悟,用钱布施给常住来补过,这样可以免我的罪过吗?

可以。

这种浪费,自己知道来补偿,应当没有问题,因为你这是过失不是罪。

122. 我希望全世界各地到此地参学的同修,能够把念头一转,将新加坡居士林的水电费当作自己的,应当要付钱,这样自然就不会造成浪费常住的一分一毫。

这个观念不正确。应当时时刻刻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样就好。决不是因为我自己可以拿钱,就能任意使用。总而言之,修行是要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与行为。佛是教我们真修行,常住是提供修行的场所来帮助我们,改我们的习惯,成就我们的德行。懂得这个意思,知道自己节俭、惜福就好。

在唐朝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共修。在这以前也有共修,但是没有规定,也没有任何约束,多半都是自修。共同在一起,只有研究、讨论、学习经教,修行确实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能够想象得到,那时一定有些人懈怠、懒惰,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祖师大德看到觉得非常可惜,所以才提倡共修。共修是依众靠众,大家生活在一起都守纪律,这样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没有能力克服,要藉大众的力量,这是好事情。当年建丛林、立清规,用意在此地。

所以,我们到道场参学,参是参与,学是学习,就是我们要参与这个团体,跟他共同学习,才能得受用。如果我们到这个道场来,自己用一个特殊的身分,不能与大众生活在一起,不能与大众一起学习,那就完全错了。你不能随顺大众,这个过失要是从戒经里去结罪,这个罪过很重,这是破坏一个僧团的形象,属于破和合僧,果报在阿鼻地狱。所以,我常劝导同学,这是个正法道场,每天讲经念佛,一切都有规矩,我们自己已经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实在无法与大众一起相处时,自己应当知难而退。“离开这个道场,就是护持道场,绝不破坏这个道场的形象”,你的功德无量,你做了一桩好事情。你不离开,又不肯随众,破坏形象,你的罪过,我们虽然一句话不说,但你的果报在阿鼻地狱。

三皈依中:“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今天所讲的团体,社会团体很多,佛门也是一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体,就成“众”。众中最为尊贵,最值得人尊敬的,是佛法这个团体。它尊敬在哪里?它是个和合僧团,就值得人尊敬。僧团里没有诤论,能遵守六和敬的戒条,是个和睦僧团,所以是社会一切团体的模范。你要是把模范团体的形象破坏了,这个罪过多重?决定堕三途,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123. 弟子主修净土念佛法门,有一个女儿嫁到天主教的家庭,女婿与外孙均被其祖母、母亲拉入教徒,但他们因工作学习,没有参与活动,也不信。女儿现在既未信教,也未信佛、未烧香。弟子可否替他们祈求家庭平安、和睦,工作进步,及替他们的祖先超度?

信佛与烧香没有关系。无论他信何种宗教,你学佛为他回向,都有好处,只要有真诚心。再者,替他们的祖先超度是可以的。

124. 何谓“还受生债”?有的师父专靠此做佛事,说欠阴债须诵《金刚经》,还说能转定业。我曾多次劝勉这位师父,但她很难接受,我应该怎么办?

你所说的受生债,大概是欠鬼的债,欠过去人的债。还债是好事情,债总是要还的,可是不要再欠债,要懂这个道理。学佛的同修都能体会到,纵然我们这一生不欠众生的债务,但因过去生生世世接触佛法的机会少,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多,岂有不造业之理?无量劫来,不知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债务、纠纷有多少,所以菩提道上困难重重,障道的因缘比比皆是,这个因就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

佛教我们将自己修行、诵经、礼佛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做的善事统统给你们,这就是还债。但回向偈要从内心真正发出忏悔回向,才有用;有口无心,只是念念没有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确实是利益一切众生,有利于佛法,没有做错事情,这一天的功德才有回向的内容。“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有恩的,我回向给你,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解除怨结。所以,一定要出自内心,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修回向。

至于转定业是不可能的,佛经记载,连释迦牟尼佛都不能转定业。再者,我们奉劝别人,别人不接受,我们的本分尽到了,接不接受是她的事。譬如劝导家亲眷属或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就不能再劝,不然就变成仇人。应当怎么做?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过个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我好!大概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我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十几岁认识的。以前他们不信佛法,看到我学佛都说:“你怎么搞迷信?”现在他们见到我说:“你对了。”所以,我现在给他们佛经,他们都会念,这就是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因此,度家亲眷属不在一时,一时劝不听,过几年再来劝,他就会回头。年岁大了,阅历深,遇到困难也多,容易回头。年轻血气方刚,自信心强,不容易接受,我们要有耐心去等待。

125. 辽宁有一批不吃盐的修道者,说这是如来密法,念佛往生可以提高品位。请问这是正修、还是外道?

世尊在入般涅盘之前,知道后世的学人有许多困难不能突破,因此非常慈悲的教我们“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佛的经典。不吃盐可以提高往生品位,查遍整部《大藏经》,也没有这种说法,因此这不是佛的正说。我们要相信佛,不能相信人,依法不依人。

是佛法、还是外道?完全看它有没有依据的经典。佛法的修学,无论哪个法门,都有经典做根据,这是正法;不依经典,自己想些方法来修行,这是邪法。可是经典也有伪造的,我们要如何去选择?要以《大藏经》为标准。中国最后雕刻的一套《大藏经》,是乾隆时期的《龙藏》。这里面所搜集的经论都是靠得住,所以《藏经》是我们的标准。而现在民主开放,自己的著作,朋友的著作,都可以放到《大藏经》里。于是我们的选择,决定要依靠古本。

第二、“依义不依语”,要依佛经所讲的意思,不一定要依靠言语。经本传到中国来,经过多人翻译,就有好几种不同的本子。譬如《金刚经》梵文原本只有一种,但在中国有六种译本,我们今天流通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而玄奘大师也有译本,都是同一个梵文的本子,只是译得不一样,都是对的,重要的是要“依义不依语”。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称作“了义”。如果那个经典再好,对我来讲太深,我无法受持,而且很难得利益,这就是“不了义”。譬如净土法门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很容易、很方便,又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对我来讲,这是了义。所以,了义与不了义的标准在个人。于是,末法时期的了义经,就是“净土五经”;老实念佛,这是了义。

第四、“依智不依识”,用现在话来讲,就是学佛要依理智不可依感情,依感情一定会走错路。依理智,依智慧,有理性,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懂得这些道理,邪法与正法就有能力辨别。

126. 学佛前买的皮衣、皮鞋,自己不穿,可否送人?还是埋掉?

从前买的,还是可以穿,坏了再将之丢弃;没有用坏,丢了不是浪费?佛教我们要爱惜物力,没有教我们浪费。你买的东西还是新的,就可以送人,尤其是皮衣,供养老人最好。出家修行人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怕冷,非皮衣不能保暖的,可以开缘。所以,佛法通情达理,佛所制定的戒律,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我们应当要遵守。

127. 朝阳寺有一位居士,止语修行两年多。我后来发现他的心地并不清净,言谈中现烦恼相。我认为这种修行,即断了与众生的法缘,这种苦行是很悲悯的事。请问这种修行方法对吗?

你的想法很正确。止语目的是在专心,远离外缘的干扰。口虽不说话,还常用笔写东西传递给人,这个多麻烦,不如讲话方便。他的这种止语是形式上的,念头上并没有止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地,要求的是心地清净,心地不染,心地离缘。形式上,遇到有缘的众生也要帮助,止语也可以帮助人,帮助哪些人?废话太多的人。看到人家不说话了,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不说话。但是要契机,你所示现的如果不契机,这个示现是白费的,没有人能懂,没有人能受感化。总而言之,我们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好处;不能利益众生的,我们不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应当多做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业,感化社会大众之事。

128. 我念佛求往生,但家里有供仙,这是多生多劫的缘分。请问如何才能避免临命终时往生产生障碍?

这个事情,我在香港有见过。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家里面供狐仙,这大概是没有学佛之前就供养的。狐仙保佑他,对他有恩德,他学了佛之后,还不能放下。那可不可以继续供?情理上是可以的。你每天诵经念佛给狐仙听,劝狐仙一同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事情,你也度了他。狐仙虽然是仙人,但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福报享尽,寿命尽了,还是会堕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供养的这些天仙、鬼神,可以请他做护法神,将他供养在佛像两旁,每天让他跟我们一起做早晚课,不必把他请走。所以,你做早晚课一定要很认真,否则他会生气,会惩罚你;很认真的做,自利利他,自他两利。

有不少同修家里供祖先牌位,这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祖先牌位也供在佛像两旁,我们拜佛也拜祖先,敬佛也敬祖先。敬佛是尊师,敬祖先是孝道,这都是很如法的,值得提倡。我们在新加坡的讲堂里面,供奉两个总牌位,一是中华民族百姓祖先,一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祖先。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念念不忘,这是遵守佛陀的教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圆觉经全文

  • 圆觉经讲解

  • 圆觉经常识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