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初期,一个排的美国士兵在一块稻田中与越军激战,这时,突然出现了六个和尚,他们排成一列走过田埂,毫不理会猛烈的炮火,十分镇定地一步步穿过战场。
美国兵大卫·布西回忆道:这群和尚目不斜视地笔直走过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向他们射击。他们走过去以后,我突然觉得毫无战斗情绪,至少那一天是如此。其他人一定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大家不约而同停了下来,就这样休兵一天。
这些和尚处变不惊,在激战正酣时竟浇熄了士兵的战火。这正显示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理:情绪会互相感染。
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一般的憎爱分明没有这么直接,而是隐藏在人际接触的默默交流中。在每次接触中彼此的情绪正相交流感染,仿佛一股不绝如缕的心灵暗流,当然并不是每次交流都很愉快。这种交流往往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譬如说,同样一句谢谢,可能给你愤怒、被忽略、真正受欢迎、真诚感谢等不同的感受。情感的感染是如此无所不在,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情绪的感染通常很难察觉,专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两个实验者写出当时的心情,然后请他们相对静坐等候研究人员到来。两分钟后,研究人员来了,请他们再写出自己的心情。注意这两个实验者是经过特别挑选的,-个极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则是喜怒不形于色。实验结果,后者的情绪总是会受前者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
这种神奇的传递是如何发生的?实际上,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现,诸如表情、手势、语调及其他非语言的形式,从而在心中重塑对方的情绪。这有点像导演所倡导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员回忆产生某种强烈情感时的表情动作,以便重新唤起同样的情感。
日常生活的情感模拟是很难察觉的,研究者发现,人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时,会感染同样的情绪,这可以从脸部肌肉的细微改变得到证明。但这种改变须通过电子仪器侦测,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情绪的传递通常都是由表情丰富的一方传递给较不丰富的一方,也有些人特别易于受感染,那是因为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非常敏感,因此特别容易动容,看到煽情的影片动辄掉泪,和愉快的人小谈片刻便会心情愉悦,这种人通常也较易产生同情心。
俄亥俄州大学社会心理生理学家约翰·卡西波在这方面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看到别人表达情感就会引发自己产生相同的情绪,尽管你并不自觉在模仿对方的表情。但这种情绪的鼓动、传递与协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人际关系互动的顺利与否,便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协调。观察两个人谈话时身体动作的协调程度,可了解其情感的和谐度。诸如适时的点头表示赞同,或两人同时改变坐姿,或是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甚至可能是两个人以同样的节奏摇动椅子。这种动作的协调,与史登所观察到的母子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