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善调身心」,佛陀教导弟子修行用功要如琴弦一般,调到不松不紧,就能奏出美妙的琴声;修行用功也是一样,身心过度疲劳或懈怠都无法得道,身心调适得当,道就在其中。
天台智者大师在《小止观》中提到,欲得禅定须调五事,所谓「调五事」就是「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这些都是修行的前方便,所谓「方便」就是帮助行者得道的助缘。 举例来说:饮食要注意,不可食用辛辣油炸食品,只吃八分饱,过饱容易昏沉,过度饥饿,则没有体力;睡眠要充足,睡得太多则失正念,易养成懈怠放逸,浪费光阴。睡得太少,精神无法集中,容易昏沉、瞌睡,一样用不上功;身体要放松不紧张,有了疾病应及早医治;气息要平稳顺畅,调到不疾不徐;内心常保平静,减少妄想与烦恼,有了烦恼要赶快转化,心中常起善念,不起恶念。
这些虽然都是「方便」,但轻忽了,对修行就会造成障碍。过去佛住世时,有些比丘非常精进用功,却始终未能证果,经由佛陀观察后才发现他们吃得太少,身体羸弱,所以无法长时间持续用功,因此佛陀特别嘱咐比丘们要注意饮食,结果饮食一经调整,这些比丘再精进用功,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可以检视自己是否有「善调五事」,因为在未得到禅定前,清净的饮食及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等到用功上路了,睡眠、饮食自然就会慢慢减少,在此之前不可过度勉强。
过去许多禅门祖师往往都是在动中出坡作务中开悟的,所以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外境是动是静,而在于心是正念或散乱。明代曾有位打铁匠请问一僧自己终日忙于打铁,应如何用功?僧即教他打一下铁念一声佛,结果他依此方法老实去做,临命终前,不但能预知时至,且安祥坐化,感得满室异香、天乐鸣空的瑞相。
所以学佛修行除了安排定课外,动中也是修行的增上缘,藉工作时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安住正念,有没有急躁或烦恼,要做到处处都是道场,功夫才能成片。明白此理,知道时时观照自心,则不论是打坐诵经或工作都是用功的好因缘,就不致因工作劳累无法按时作定课而心生烦恼。
初初修行用功,难免有障碍,心又易随之进进退退,然而修行要发长远心,调身调心,常处中道,既不心存懈怠,也不要因过度劳累而起烦恼,日久功深,修行必能有所成就。
文--中台世界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