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核心思想,其实就在心经的第一句话上。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读懂了这句话,整部心经的大概也就都能了解了。
度一切苦厄是结果是我们学佛要达到的目的,而在此之前的过程,我们需要先去照见五蕴皆空。在佛教中经常提到空这个字,五蕴皆空、四大皆空,一切皆空。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个空的含义,学佛就很容易开悟了。
佛教中提到的空,并不是没有的意思,更不是有的意思。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在告诉世人,一切有形的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空的。
这里的空是变化的,不能常住的,没有自性的。很多人学佛学到了空,就开始变得消极起来。并认为空就是没有的,或者是如梦如幻的,既然是没有,如梦如幻的还去努力做什么?
有了这种想法其实已经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个错误,对空的理解有误,第二个错误,已经走上了邪路。
佛教其实是积极的,非宗教、非哲学的,只是很多人因为对佛教的误解,对空的不理解,所以学佛学到最后,连做人的基本原则都丢弃了,这样去学佛毫无益处。
我们来看一看,佛教说的空,到底是要我们该如何去做?其实佛教的空,有两层含义,正如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两句话其实可以用一句来说,但心经中却用了两句,我们在理解上绝不能把这两句话理解成一句话。虽然色即是空,但空同时也是色。我们可以把色当成是有,也就是不空,这样一来这句话就变成了,空即是不空,不空即是空。简化一点来说就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空看做是无我的境界,把不空看做是救世之事业,虽然我们知道了无我,但却依然能努力去做救世之事业,这就是空而不空。虽然努力去做救世之事业,但又不执着于有我,这就是不空而空。
如果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佛说的空,就会以无我的精神去做伟大的救世之事业,而不会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了,其实空不是没有,有也不是真有,学佛要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之事,而不是以入世的精彩去做出世之事。
真正理解了空,我们在做人做事上都会受益匪浅,其实学佛与做人做事是分不开关系的,但同时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受益的。
正确的大乘学佛观永远都是积极入世的,像乔布斯、稻盛和夫那样走在学佛之路上的人,在事业上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学佛一定要以无我的境界去做入世救世的事情,多去做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才走在了菩提路上。
六祖慧能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求兔角。理解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空的含义,也就理解了心经的思想。感恩阅读与分享。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