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几乎是所有人都想求到的,贫贱又被大家所厌恶,《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以佛家文化的观点来审视这句话,就是“福祸无门,为人自召”。命中富贵的人,并非祈求而来,而是长久以来福德积累的结果。命中富贵的人,往往具有这三个特征,想要求得富贵好命,这三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其一、心平气和。
现实当中,越是家中有些资财的人,脾气也更火爆,容易生瞋恚心。所谓“财大气粗”,稍有不如意、不称心的地方,就要发怒,轻则口出恶言,重则抬手打人。可是因瞋恚而出口伤人,甚至打人,最折损福德,《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开示我们:“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萨道,忍辱护嗔心。”
瞋恚的习气是最伤功德法财的,即便努力修行,好不容易积累一些富贵福德,也会被损耗殆尽。经文中记载,昔日有位阿奢达王,他一生信佛,坚守五戒,算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以此等功德,当生天人道,结果阿奢达王临明终时,侍者拿拂尘为他驱赶蚊虫,不小心扫到了他的脸,他顿时怒火中烧,一念嗔恨,结果堕入恶道。
而真正有富贵之气的人,却是一团和气,因为瞋恚心不但损耗福气,还让人心烦意乱,损伤身体。
其二、慈悲喜舍。
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是大乘菩萨行的重要法门,《华严经》中有言:“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舍是得的正因,无舍就无得,《业报差别经》中说:“若有众生,因劝布施,后还追悔,以是因缘,先富后贫。复有众生,因劝少施,施已欢喜,生在人间,先贫后富。”不懂布施,甚至是在布施之后心生悔意,已经获得的福德,都会重新失去,已经富有的,也会变得困顿。
所以命中富贵的人,可能原本并不富足,而是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将贫穷卖给了诸佛。佛陀住世时,他的弟子迦旃延尊者就在周游修道的过程中为世人宣说布施的功德,他说布施就是将贫困卖给诸佛,所得的收益就是富贵。
其三、护念众生。
经云慈心不杀,乃诸善之本。佛在诸多经文中都有说护生的功德,譬如《梵网经》、《金光明经》中,佛法不止是“不杀生”,还要以“慈心”护生,乃至随缘放生。为何说护念众生是命中富贵的特征呢?这就要从佛门因缘果报的义理来讲。
何为富贵呢?常言道平安富贵,无病无灾,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从这个道理来讲,身体安康便是富贵。一个健康的身体,强过黄金万两。而护生、放生,则是身体安康的正因,遇到起居有度、适度锻炼的外缘,长寿安乐的福德并不是难事。
总而言之,富贵并不是从诸佛那里求来的,也不是世人常说的“富贵险中求”,而是从扫除嗔恨心,做到慈悲喜舍,护念众生的实践中得来。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