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中国近二千年,成为了中国化后的佛教禅宗文化,最具有历史色彩的便是漕溪宗的六祖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早年闻《金刚经》而上求佛道,来到黄梅五祖寺拜与弘忍大师座下,砍柴舂米多年,一日弘忍大师召集大众作揭语以传达摩衣钵。
历史上,禅宗神秀大师以做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后,惠能闻得弘忍大和尚召集大众做揭,后有机会做揭,因不识字,便让人口述于耳,闻神秀未得成就真性大道。便作下一偈语,让人代写于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人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闻得其语,知道慧能已经见得佛法之要,怕有人加害便当场呵斥慧能,未成就佛道,于三更传与慧能达摩衣钵。那么,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中记载着慧能大师的这四句偈语,怎样理解才能让我们开悟呢?
第一句:【菩提本无树】
即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是本来就存在的自然本性,不需要依靠一切外物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既然不需要依靠一切物,身是空的,心也是空的也就没有所谓的树。如果这是一颗简单的菩提心,需要一切外物的加持,那么就不符合无常,无我的佛教文化。即一切法生起都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既然都没有我的存在怎么又会有身体的存在呢?故身空,心也空。
第二句:【明镜亦非台】
明镜即心观照的妙用,这里慧能大师指出了,心如果像镜子一样每天都要观照自己,那么取了心的执著并没有放下无我,其中还是有了一个我在观照另一个我。弘忍大师为什么没有完全否决神秀的【心如明镜台】,看出了神秀在用真我去观照一个假的我,这里面虽然有见性的真我,却还有一个假我,也就是快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而慧能大师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其中不同,身空,心空,即提到了明镜亦非台。
第三句:【本来无一物】
即身也空,心也空,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是不需要时时观照的,这里的本来无一物不是什么都没有,指的是空的一种状态和变化即“无常、无我相”。而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却要每天不断的去观照安住自己假的一颗心,本来就事空无一物的状态,如果要一直去观照一直去悟,变成了多此一举。这里并没有说神秀写的不好,而是修行方式慧能大师更直接、更方便。
第四句:【何处惹尘埃】
即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是不需要时时观照的,因为自然的本性是清净无污染的,一切外物都不能污染到的自然本性。神秀的“勿使惹尘埃”,在时时的观照下还要担心自己自然的本性,会不会被外物的假象所迷惑,故而神秀还有一个“我在”,慧能大师直指本心,明心见性。
以上六组大师的四偈语,更透彻的与《金刚经》的云何降伏其心?与无住、无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相呼应,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对于六组大师的四句偈语,你是如何认为的呢?感恩分享,共同探讨!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