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常识网

佛教中观学的要点总结:缘起性空和心不妄动!

发布时间:2023-04-22 16:04:03作者:圆觉经常识网
佛教中观学的要点总结:缘起性空和心不妄动!

用平和消灭愤怒,用善消灭恶,用施舍消灭吝啬,用真相消灭骗子。

仇恨不能征服仇恨,只有爱才能征服仇恨。这是永恒的法则。

——《法句经》

佛教作为心性宗教的典范,是人类认识、完善自身的伟大探索。它对于饱受文明病之苦的现代人而言,无疑具有莫大的启迪与慰藉。然而两千五百多年的佛教历史留下浩若烟海的典籍、错综复杂的各派哲理,让人难免望洋兴叹。因此需要把精华和实用之处提炼给世人。

一,缘起性空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论·观四谛品 第二十四》

“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即是毕竟空。

——《大智度论》卷七十四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中论·观因缘品第一》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法不成。”

——《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佛教哲学概览》中讲 “缘起性空”,即后来的中观学。早期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核心思想“缘起性空”指万法处于相互依赖的缘起之中,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皆有心性之根,故没有常住不变的自性(性空)。这一方面批判了小乘佛教中实体主义倾向,回归到原始佛教的缘起本意,另一方面,通过涅槃与世间皆空的观念,为大乘菩萨道的入世利他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中观学的几个理解概要:

1,神心——悟空的经验之心,非本体论化的真常之心。

2,不有不无即是自性空与缘起有的直接同一,当下即空。

3,“是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也。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

4,不动真际,永恒的实相——空。

5,佛的本性、特性、根基。

6,诸法本性即空,涅槃与世间不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二,心不妄动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大智度论》中也讲:“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还说:“有缘故业生,不从无缘生;有缘故思生,不从无缘生。”其意是说,只要有执著或有所缘,业与思就会产生;如果通达了空性,世间的业、执著和我执等就不会产生。所以,若被我执蒙蔽、被邪见所染,在轮回中就会不断流转或投生;如果真实通达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无漏的资粮就会越来越增上,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会蒸蒸日上、永远不退转。

当我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对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通达它的真相,很容易随波逐流,心随境转;假如能够了悟到真相,即使外境再绚丽,也不会被它迷惑,犹如出于淤泥的莲花,一尘不染。

结语——自性通达了,心性就会自在,而空性也会自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圆觉经全文

  • 圆觉经讲解

  • 圆觉经常识

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