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旅游大巴到“万佛阁”的时候,雨已经很大了,到处都是急匆匆找景点的游客。大量的雨伞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大家格外担心跟丢了导游,都深一脚浅一脚地紧跟在导游的后面。虽然下着雨,但万佛阁南面的广场仍然聚集了许多焚香、点灯的游客。我着急去看景点,女儿却一定要冒着雨去点燃她的心愿莲花灯。万佛阁规模不大,满打满算只有两进院落,且主要建筑万佛阁、五龙王殿和戏台都集中在头一进院子里。与一般寺庙主要殿堂沿中轴线排列不同,万佛阁的三座主要建筑分别处于一座院子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上,类似中国北方的“四合院”。万佛阁在建筑布局上之所以如此特殊,与其曾经是“塔院寺”的属庙而非独立寺庙有关。
五龙王殿,也就是俗称的五爷庙,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五龙王殿的殿堂样式比较特别,为单檐歇山顶主体建筑前加卷棚顶抱厦。这种建筑样式在一些寺庙的拜殿都有采用,主要是为了扩大祭拜区域的面积,增加祭拜区域的容积。
史载,五龙王殿在清代初建时只有现在的单檐歇山顶主体部分,当时为卷棚顶。随着五爷庙香火的日益兴盛,殿内的祭拜区域愈显狭小,于是考虑对五爷庙加以改造。但由于其周边建筑已经定形,大规模拓展已经不可能,最后只好选择了将原卷棚顶改为歇山顶,并在殿前增加抱厦的方法。尽管如此,当天在五爷庙前等候祭拜的人还是把整个抱厦挤了个水泄不通,女儿排队排了足有40分钟,才和“五爷”搭上话,倾诉了自己的心愿。
稍有宗教知识的人都知道,龙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灵,与佛教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佛教寺院一般不会出现龙王的形象。而五台山五龙王殿这种杂糅神灵的出现,据说与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处巧借清凉石让五台山变为清凉世界的神话传说有关。在这个神话传说中,五个来讨要清凉石的小龙王被文殊菩萨降服后分别居住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其中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司五台山的耕云播雨。老百姓为了感谢为民造福的五龙王,于是修庙对五龙王加以供奉,始有五龙王殿。而民间有关“五爷”曾经搭救过康熙皇帝的传说,则进一步强化了五爷庙的神秘色彩,也成为善男信女对“五爷”笃信不疑、趋之若鹜的不竭动力。
五龙王殿对面的歇山卷棚顶戏楼建于清代,台口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事事非非重现;纵横十万里因因果果必应”既是在说戏,也是在说人生,是所谓“戏如人生”。
一般来说,戏楼这种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是不会出现在佛寺当中的,因为人们通常认为佛祖和观音们是喜欢清净的,不喜欢锣鼓的吵闹。那么在五龙王殿对面为什么会出现一座戏楼哪?
原来这和传说中“五爷”非常喜欢看戏有关,老百姓为报答有求必应的“五爷”,投其所好,就在五龙王殿的对面建起了戏台,并在每年农历六月请戏班子、剧团大唱几天,让“五爷”开心。版权所有:圆觉经常识网